白墨递出锤子,接过信封。
就在这一刻,他察觉到一个名为“泉台”的能力在锤子上被唤醒了。
不过白墨却没有立刻去查看。
反正也不差这一点时间,而且泉台的拥有者就在面前。
白墨拆开信封,从中拿出了纸。
一分钟后,白墨看完信中内容。
塞回信封,收了起来。
写信的人,正是白墨刚才正不解究竟发生了什么的那位。
信中写明了他的想法、做法,以及最后引用了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”这句话,将未来交付到了白墨手中。
白墨曾经看过一段关于刘备携民渡江的剧情。(必然不是新三国)
诸葛亮劝说刘备,如果携带百姓,必然拖缓行军速度。
百姓留下,只要不做抵抗,想必曹操初入荆州,急于收买人心,不会伤害百姓。
(上帝视角的确是这样的,但当世人的视角就不一样了,诸葛亮自己都是因为徐州被屠才来了荆州。)
刘备却下马走到了百姓身前,面对百姓灼灼的注视,转身对诸葛亮道:“军师三分天下之谋。欲图大业,必先取荆州。如今我已得荆州,军师又为何要我弃之而去?”
这些后世的演绎,其实都是表达了人民对于某方面的向往。(新三国除外)
可就算是这些向往诞生的想象和演绎,也比不上这封信中所说的分毫。
正如白墨之前猜想的那样,当初锤子并没有被奉若珍宝。
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科技,他们都没有去贪图锤子的力量。
就算是眼前的这位,也是在去世后才因为锤子被动的能力一直存在,才留存于世的。
信中也大概讲述了眼前这位的情况。
因为就是因为留存于世后有些不知所措,这位找到了写信者,告知了自己的情况。
写信者是少有几个知道三一工厂存在的人。
见到这种情况,便推荐眼前这位来到了三一工厂。
同时,眼前这位的能力不仅仅是能让自己留存于世。
就和他诗里写的一样。
园里的英魂也被唤醒了。
愿意继续奋战的被唤醒跟随着也来到了三一工厂,想要休息长眠的继续安息。
而写信者在处理完了这件事后,主动去研究了一下自身从锤子上获得的能力。
确定了锤子的被动能力不会因为持有死亡而消失后,他便主动散去了一身的炁。
信中他对白墨说,他知道,如果想要不改变历史的情况下存活,其实只需要在特定时间之前也进入三一工厂,然后等待着未来白墨到来再出现就行了。
但他们都不愿意这么做。
首先他们对于三一工厂的研究毫无帮助,如果过去,那真就是单纯的吃几十年干饭,被当成老爷养着。
其次,写信者认为,有些东西就像是梵高的画一样,只有作者离去了,绝迹了,才能盖棺定论。
他如果就此长存下来,他不清楚自己会不会变质,但民众对他的看法一定会发生改变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
而民众的看法发生改变,就会影响到锤子那被动增幅的效果。
效果差了,那反馈到本体上的自然也少了。
届时反倒是会“跌落神坛”。
与其这样,不如从始至终就做一个人,做好一个人。
可以看出,写信者的才思敏捷,他哪怕仅仅只是跟一位国学大师学过了一些拳脚功夫,就对这方面比起异人界很多门派掌门理解都透彻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