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屯则是明朝时期特有的制度。】
【就算是有军屯,朱元璋也不会轻易废除多年来朝廷供养军队的制度,只不过把朝廷给予的军粮数量降低。】
【商人们是运送和缴纳军粮的最重要的群体,为了能够让商人们积极纳粮,咱们这位明太祖陛下,将盐引与纳粮结合在一起。】
【想要贩盐的盐商们,只有积极纳粮,才能换取盐引,为了减少粮食运输的损耗,减低成本,聪明的商人们选择雇佣农民直接到边境地区种田。】
【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就能直接缴纳给军队,方便快捷不说,还降低了自己的成本,一举两得。】
【朱元璋觉得这个方法很好,商屯逐渐成为了明朝官方认定的一种屯粮的方式,这种形式让原本荒凉的边境地区逐渐变的繁华,大大利于开拓和发展边境。】
【老朱还很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和建造。】
【想要让庄稼长的好,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。】
【朱元璋年少时经历过旱灾,明白水的重要性,所以在登基之后,便很重视水利工程。】
【凡是有利于贮存水源的工程,各地方上报后,朱元璋派人探查属实,便会给人给钱进行修复疏通。】
【因为朱元璋对于水利工程的看重,他在位的时候,全国新开了大约40987处塘堰,疏通约4162处河道。】
【元朝腐朽,官场黑暗,官员们贪腐成性,富户们则是想尽各种办法兼并土地,逃避交税。】
【朱元璋这个暴脾气,可不会惯着这些人,他刚登基,轰轰烈烈的丈量土地,清查人口的活动就开始了。】
【老朱给自己记载人口和土地数量的账本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——鱼鳞图册。】
【不仅将全国的土地全部丈量,他还将人们拥有的土地分区,让百姓们按区缴纳粮税,正是因为一片片的农区像鱼鳞一般鳞次栉比,这本账本才会被称为鱼鳞图册。】
【朱元璋虽然很严厉,但是为了能尽快恢复经济,发展边境,就在人们觉得朱元璋一定会把盐收归国有并且严加管理的时候,朱元璋反而放宽了对盐的控制。】
【这便是我们之前说过的盐引,只要商人们能够按时按量的缴纳赋税和军粮,朱元璋便会授予他们盐引,允许商人们做盐的经销商!】
{老朱那可是太看重农业生产了!}
{小时候那段没饭吃的经历实在是太过印象深刻了。}
{农民出身,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,明朝初立,恢复粮食的生产确实是第一要务,不然的话,百姓们还是吃不饱,朱元璋反元的意义就少了一小半!}
{老朱竟然能够想的这么周全!要不是老朱要求,估计百姓们真的会选择全部都种上粮食!}
{其实有些地方的土地反而不适合种粮食,适合种植桑麻棉,与其一直在纠结为什么粮食产量这么低,还不如因地制宜,该种什么种什么!}
{移民啊,朱重八的移民那可真称得上的大迁徙!}
{宋朝的时候,南方地区就已经变成了经济和政治中心,南方地区的气候让粮食能够达到多熟,也让百姓们更愿意生活在南方!}
{北方刚被打回来,这么多的地,总不能荒着吧?自然要迁人过去生活才行!八八干的对!}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